100_6608.JPG 

漫步會安街頭,隨處可見古城區中明代遺民留下的一幢幢木造建築,家族祠堂內有著佈局精巧的廳堂,移民會館中訴說著他鄉生活的種種風情,店屋中販售各種充滿復古味的傳統商品,配合小鎮緩慢的步調,彷彿走進了一間反射時空的畫廊。會安於越南中部的廣南省,地理位置重要,早在十六世紀時,會安就已經是越南最大的華埠,與麻六甲同為東南亞重要的跨國貿易中心。有著卓越的地理條件,會安吸引了各國商人前來從事貿易活動,因此古城區中還有不少受到日本和法國影響的建築,如作為會安地標的日本橋,形成一種土洋結合的特色,獨特的風情令人留連忘返。

IMG_2499.JPG 

會安的古城區主要範圍是以十六、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生活的中心為主[1],因此充滿許多華人風格建築。其中,又以明鄉人[2]的商館、住宅、和祠堂居多數,其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福建、廣東的基本結構原理,又因明鄉人在當地長期生活而產生的融合,故也採用具越南本地特色的結構和建築元素。一般來說,明鄉人建築在空間排列上,多由兩排並列而成的複合建築群為主,它們都具有類似的建築樣版,而每棟建築又展現各自單元特色。在室內建築中,則可見中國閩南式建築常使用之水平樑結構,神龕部份則加入了越南傳統的斜樑系統,使正廳的風格呈現融合式的建築元素[3]。此外,在正門楹柱上,通常會設有兩個太極圖示的小型木雕,它代表的意義是家屋或店屋的眼,象徵建築物的靈魂,這也是會安明鄉建築中,極具特色的一環。

因具備深厚豐富的文化資產,1985年,越南政府開始大力推動會安古城區作為重要文化財,至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會安為世界文化遺產以來,會安市在保存街區的原始樣貌上做了很大的努力。其中,古城區核心地帶在禁止

IMG_2841.JPG 

汽機車通行,只開放腳踏車等人力運具,為的就是營造供行人觀賞及佇足的友善空間。並且許多老建築被會安市政府指定為古蹟保護,使整個古城區能有風貌完整的地景。更有趣的是,在每個月陰曆十四日晚間,古城區將關閉所有現代化外觀的電器設備,採用燈籠形式為主的照明方式,重現昔日水畔華燈初上的夜間風情,許多遊客造訪會安,為的就是參與這場盛事。

會安的古老建築及文物,亟需妥善維護和修整。


根據會安古蹟管理保護中心統計,整個古城範圍内,約有四百餘間十八世紀世建的古建築,有七十多處面臨倒塌崩壞的風險,其中多為私人所有的宗室祠堂,因此家庭無力承担修繕費用。 為協助居民進行古建築修復,會安市採用了一套援助機制,依古蹟維修的實際情况,给予進行修繕房舍之屋主40%到75%的經費支持,同時提供五年無息貸款。但即便如此,目前仍有大量古建築需要修缮,且平均一處古蹟的維修費用高達新台幣近百萬耗資可觀。一些地處狹窄巷弄的老建築由於遊客較少,使屋主修繕的誘因也隨之減少。

此外,會安古城面臨著商業利益的衝擊,隨著遊客數量節節攀升,部份經營者為了生意需求而買下古城中的老建築,恣意改建房舍,不旦使原有風格日漸喪失,也對古城風貌的整體性影響甚鉅。盡管會安市政府已立法禁止居民自行修葺已登記的古建築,涉及古建築修復工程必須申請許可,但逐家逐戶監督的效果仍相當有限。此外,自然災害的侵襲也頗為嚴重,每年泛濫的洪水常損害木造房屋,如何做好完善防洪設施,依然是重要的古蹟保存課題。

走訪會安,不僅使人體會到小鎮質樸的真和人情濃郁的善,更能領略建築藝術的美。這座蘊藏豐富內涵又絢爛多姿的文化古鎮,正以不慍不急的語調,向世人訴說她動人故事的一點一滴



[1] 黃蘭翔《越南傳統聚落、宗教建築與宮殿》2008:41

[2] 明鄉人主要指十七世紀明清兩朝更迭之際,來到越南中部廣南省、會安一帶經商的移民及其第二代、第三代繼承者。

[3]黃蘭翔《越南傳統聚落、宗教建築與宮殿》2008:60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會安 古城 古蹟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