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銀行,全台灣不知道有多少家,一個再普遍不過的機構,有什麼好寫的?
安布若夏部落格,很大一個宗旨,就是要向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些不錯的景點,值得體會的台灣
台灣銀行是個我覺得適合自由行的地點,畢竟銀行是要上班的,太多人進去,多少會影響到銀行的業務
我們先看看外觀,是很像希臘神殿式的建築,建於西元1938年,雄偉的柱式,又位在總統府的旁邊,跟司法大廈並列著
在建築布局上,象徵著國家最高權力核心的總統府,握有司法、金融兩大工具,才能支持著國家的運作
當然了,這個布局思維,是在日本殖民時代就確立了
回到建築外觀,台灣銀行在正面的立面,稍微做了一些內縮,使得整個立面看起來很有層次感,也稍微有點進深的視覺效果
屋頂的部份整個是平台的,沒有太多的裝飾,象徵著作為政府機構的穩重
每次上班經過我都在想,所謂的「政府機構」,或至少是這些現代的機關,其實多數也是在日本殖民時期引進的
清代的政府機構實在是相當有限,硬要說有,也是在1885年之後,才比較急起現代之後才有的電報局、學堂之類的
是一種對西方潮流的跟進作為
台銀是個政府機構,建築設計上的大門,深刻而厚重,就是意味著要進入政府機構的那種權力象徵
進去台銀之後,馬上被挑高的大廳吸引著,果然是比土地銀 山還氣派,所謂氣派,意思就是比較高、空間比較大
也當然土銀在日本殖民時是勸業銀行,位階是沒有作為中央單位的台銀高
我覺得看到這一幕,其實也很值得了
行員們依然在這棟建築物中辦公、老建築依然發揮著當初建造他時的作用
這就是最好的古蹟保存啊!讓老建築能繼續鮮明的活下去
其實我總覺得,台北賓館要不是因為修繕太不易,實在也可以作為簡單的餐廳
單純作為展示性空間,也是有點可惜,不過還是有技術性問題待克服就是